(人教版)八年级《道德与法治》上册重点知识
(一)
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
第一框 我与社会
1、我们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:
①读书看报;
②上网浏览新闻;
③看新闻联播;
④到农村、工厂参加实践活动;
⑤去社区进行社会调查;等。
2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:
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。
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。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,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。
③个人与社会是相互制约、相互依存、相互促进、对立统一的关系。一方面,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,另一方面,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。
3、社会关系的主要类型:
①血缘关系:如家庭、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。
②地缘关系:如同乡、邻居等。
③业缘关系:如同学、同事等。
第二框 在社会中成长
1、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:
通过父母的抚育、同伴的帮助、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,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,能力不断提高,规则意识不断增强,价值观念不断养成,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。
2、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:
①我们的衣食住行、学习、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
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,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。
3、要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:
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,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,关注社会,了解社会,服务社会,养成亲社会行为。
②参与社会的过程,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,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。
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,积极融入社会,倾力奉献社会,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4、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意义:
①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
②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。
③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。
④有利于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。
5、养成亲社会的行为(做法):
①我们要学会谦让、分享、帮助他人。
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,关注社会发展变化,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。
③在社会生活中,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,热心帮助他人,想他人之所想,急他人之所急。
④我们要主动关心社会,积极融入社会,倾力奉献社会,承担起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。
6、我们青少年可以参加的亲社会行为(公益活动):
①为失学儿童献上一份爱心。
②给地震灾区捐款捐物。
③去敬老院帮助打扫卫生。
③宣传环境保护知识。
④参加保护“母亲河”行动;等。
7、“感动中国”人物身上体现的亲社会行为(正能量):
关心国家发展、爱岗敬业、无私奉献、 勇担责任、勇于创新、热心公益、艰苦奋斗、见义勇为、诚实守信、关爱他人、与人为善、助人为乐、尊重他人、孝敬父母等。
评论